北京万户主体信用修复今年经营已为开展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(记者贾珺)为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,北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,今年经营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,主体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在2023年开展为期一年的开展信用提升行动,多措并举助力经营主体增信、信用修复提质,北京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。今年经营据了解,主体今年以来,开展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.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,信用修复对18.1万户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。北京
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畅通线上线下修复双渠道,今年经营对于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查询的主体,无须提交证明材料,开展简化信用修复材料。信用修复全面压缩信用修复时限。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探索推进“在线申请+数据核查”的修复方式,实现信用修复“网上办、零见面”,助力经营主体重塑良好信用。2023年以来,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.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,其中,通过线上途径为经营主体节约“跑腿”时间3100小时。同时,开展多平台行政处罚信息联动修复机制,建立“多口受理、协同处理、一次办成”机制,经营主体可实现“一次申请,同步撤下”,今年以来,已通过数据共享互认为10112家企业修复了行政处罚公示信息。
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,在年报公示、信用惩戒、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等环节,对信用风险较高的经营主体发布信用风险提示和指导。
设置信用惩戒“缓冲期”,对于首次未按时报送年度报告的经营主体,符合条件的不予执行有关信用惩戒措施或实施相关行政处罚,对因受灾情影响暂时失联的经营主体,可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。截至目前,对18.1万户经营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,10285户经营主体在缓冲期内主动进行了报送,避免信用受损。
实施公示信息抽查容错,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经营主体一般状态信息有误,或重要信息存在非主观故意明显错误的,未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,允许修改,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即时信息自我纠错,今年已有693户次主体主动自我纠错。
责任编辑:赵英男
- ·安庆市残联到宿松县督查残疾人证 到期换证工作 宿松新闻网
- ·江门市庆祝2024年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主会场活动在五邑华侨广场举行
- ·转谷氨酰胺酶催化的糖基化修饰对黑豆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(三)
- ·陕西部署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
- ·头部券商纷纷宣布下调交易佣金 还有继续“降费”空间
- ·江苏南京:护航夜间经济 保障食品安全
- ·茂名柏桥村:在荔枝红里探索“柏桥实践”的振兴范本
- ·天津滨海新区发布7类产品消费提示
- ·团宿松县委开展“朝夕共腊八•赤诚爱老心” 志愿服务活动 宿松新闻网
- ·转谷氨酰胺酶催化的糖基化修饰对黑豆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(三)
- ·浙江普陀:构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
- ·浙江宁波高新区开展网络消费安全宣传活动
- ·因4项违规被罚120万元 中信消费金融回应:已完成整改
- 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
- ·重庆铜梁:专项检查特种设备
- ·浙江宁波高新区开展网络消费安全宣传活动